2010年4月
王力雄
中国NGO在组织模式上大都围绕核心,由核心自上而下地进行决策指挥,获取和分配资源也由核心进行。这种模式在组织规模较小的阶段尚可,组织规模一旦扩大,就会开始异化,出现类似政府组织的官僚性,效率变低、反应迟钝、目标遭扭曲。而NGO组织要避免落入这种状况,去中心化就变得十分重要。
台湾高僧证严法师从1996年起,在其创建的慈济会推行的“社区志工”制度,即是去中心化的典范。慈济会有数万名“社区志工”,皆产生于基层社区,平时居住在社区,为本社区提供志愿服务。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这些志工会首先行动起来,互通消息、搜集情况,再将各社区的信息自下而上逐层汇总传递。志工们随即会根据信息主动赶往最需要的地方,进行自发支援和救助,同时又会在行动过程中集合成相互协作的队伍。这种扎根基层、触角广泛、又能自动集零为整的动员方式,使得慈济会在台湾“九二一大地震”的救灾中,很多方面比政府都要迅速和有效,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种不围绕指挥中心,由众多草根志工各自为战的方式,表面看起来会有杂乱之感,其实却在发挥乱中有序的潜在机制,充分调动每个细胞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再将其集合成最大的协作效果。正如慈济会发言人所形容的,这些志工如同由无数台个人电脑合起来的INTERNET,虽然每台个人电脑都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但是一旦能把他们连接在一起,就会发挥出强大的功能。
中国的NGO组织需要向这个方向发展,才能走出更广阔的前途,也才能在类似救灾那种紧急时刻发挥更大的作用。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