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
王力雄
多样化意味自由、丰富、平衡,是一种被现代观念推崇的价值。有西方教育背景的西藏知识分子和青年一代,近年也以多样化为理念,逐步摆脱流亡社会原本的同一性,去探索各种不同方向和道路。他们认为,只要为西藏做事和建设,无论怎样都胜过空洞的口号。他们反感所有人绑在同一战车,对流亡团体的矛盾和是非也已厌倦,尤其是长年街头抗议毫无效果所生出的挫折感,使他们宁愿去做能看见成果的工作,虽然细小却真实,保护一片树林,办起一个学校等,可以从眼见为实中把握真实意义。
我非常赞成多样化。如同一条腿的凳子坐不住,十条腿的凳子断掉几条腿也照样稳一样,多样化使人类社会和未来有可靠保证,而不是命悬一线,一损俱损。然而在主张和实践多样化之时,也要看到发挥多样化优势所需的前提,对流亡西藏并非始终存在。
那前提是,多样化只能在同一框架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才是积极的。生物多样化是在同一生态系统中,社会内部多样化也装在国家框架中。缺了这样的前提,多样化的结果是分裂、涣散,甚至碎片化。西藏流亡社会恰恰缺少国家框架,是靠传统宗教和民族意识联系在一起。然而宗教和民族意识是抽象的,对流亡藏人而言,其实是靠达赖喇嘛将宗教和民族具象化才起到凝聚作用。一旦没有了达赖喇嘛,仅剩的抽象概念必然导致多种见解,相互分离与冲突,又无权威裁决,最终导致分道扬镳。
防范那种不利前景,当然不能靠禁止多样化。多样化是禁不住的,流亡西藏也没有禁止的权力和能力。因此能做的,只有去寻求和培育不靠达赖喇嘛也能把流亡社会联结在一起的机制——无疑,那只能是民主,而且必须是完善的民主。目前世界其他民主因为有国家的框架,即使不完善也可以运行。而没有国家框架的流亡西藏,只要实施的民主不够完善,不能真正起到凝聚作用,就无法阻挡人们的离散。因此,这对流亡西藏的民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一方面肯定是相当困难的挑战,另一方面,也让流亡西藏有机会为人类做出独特的贡献。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