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
王力雄
用汉语写作的藏族作家和诗人目前多达上百名,他们多数在“四省藏区”长大,汉化程度高,藏文教育差,有的甚至不会讲藏话。对这种“汉语作家群”是单纯地看作殖民历史的耻辱结果,还是可以将其转变为藏民族的财富与武器?
在藏民族保护自身文化的努力中,对汉民族的文化帝国主义进行消解是一个重要方面。这种消解不能仅靠汉民族的自我觉悟,更需要藏民族以自我表述进行文化感染和耐心说服。这就要求藏民族具备使用汉语表述的能力。因为表述不是自我思考,而是要让对方听到并且听懂。沉默的坚守只属于被动抵抗,最终不能抵挡强势文化的扩张和被吞噬的命运。对文化帝国主义更有效的反对,是通过自我表述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展示,以感染和吸引对方,促使汉族民众放弃帝国主义心态,产生对藏民族的尊重和回归平等。而能否很好地进行这种表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熟练地使用汉语。
的确,出于文化傲慢,加上没有实用需要,汉民族往往不去主动学习藏民族语言。但是如果因为这种不平等的状况,藏民族就拒绝掌握汉语,结果就等于自己放弃进行表述的权利。因为在帝国体系中,表述空间和载体都被主体民族的语言占据。坚持主体民族应该对等地学习和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虽然是一种尊严,实际吃亏的却是少数民族自己。而如果转换一下思维,就像使用对方发明的飞机军舰与对方作战不意味投降一样,掌握对方的语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主动的进攻。
仅仅二三十年前,西藏传统文化在大多数汉人心目中还是“野蛮”、“落后”的同义词,而今天在汉人知识分子、城市青年、白领阶级眼里,西藏文化却变成了时尚,发生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多种,西藏“汉语作家群”的作用也是很大的。而未来西藏无论如何发展,始终离不开与中国打交道,只要“汉语作家群” 能够忠于自己民族和文化,而不是企图从两头捞好处的投机者,一定会为藏民族的事业起到更有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