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
王力雄
虽然达赖喇嘛在西藏流亡社会推动民主,但是藏人对达赖喇嘛的崇拜和无条件服从往往造成这种民主流于形式。好在这一世达赖喇嘛能够掌握正确航向,暂时似乎没有问题。而当他去世,那时由谁掌握航向?会不会偏离航线?发生争执该如何处理?……缺少了共同信服的仲裁者,又没有形成完善的民主机制,便会引发众多问题。
由于流亡社会没有权力和金钱等手段进行凝聚,也无权实行强力制约,因此很容易陷入涣散和纷争。西藏流亡社会之所以能比其他流亡社会更成功,是因为有达赖喇嘛的凝聚力。但是离开达赖喇嘛,藏人会不会也像其他流亡群体那样陷入衰落呢?
那时,唯一能凝聚西藏流亡社会的只剩民主——不是形式上的民主,而是能让民众真正参与的民主。不参与便不会有持续的热情,冷漠涣散就在所难免,因此凝聚民众只有靠参与。流亡藏人必须把原本对达赖喇嘛的依赖,转变参与民主过程和认同民主结果,西藏事业才能持续下去。
西藏流亡社会的民主还应该远离制造对立和分裂的民主模式。桑东仁波切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之所以不赞同西方的“多党制民主”,希望流亡西藏实行“无党派民主”,肯定有对藏人内部发生分裂的担忧。多党制民主立足于竞争,党派冲突是必然结果,对有能力容忍政治分裂的社会也许问题不大,然而以西藏流亡社会的弱小和面对形势的险恶,一旦被党派之争推到巴勒斯坦式的分裂,便无异自杀。由此而言,西藏流亡社会不宜实行多党制民主。
既能做到民众参与,又要避免党派竞争,那和当前通行的西方民主制度一定不同。西方民主是代议制,民众只当选民,把决策和管理权委托给选举产生的代表,而非自己参政议政——这正是导致民众政治冷漠症的直接原因,同时因为大规模人群的选举只能依靠政党,选举的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政党竞争。
到底应该采纳什么样的民主模式,是决定西藏未来前途的关键。无论对今天的流亡西藏,还是将来在西藏境内建立民主社会,都离不开解决这一课题。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