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5月
朗色林庄园是极美的地方,三面环山,一面是雅鲁藏布江,安静优美,一派山南农区的风光。庄园座落在村子中间,主建筑是一栋七层藏楼,据说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我们的车停在朗色林门前时,一位穿劣质西服的先生从旁边院子迎出,和我们挨个握手。旦珍对他说藏话时才发现他不是藏族,是个甘肃人。他自我介绍是旅游局派来管理庄园的,一副机关做派。似乎他就是庄园的主人。对我们希望进庄园看一眼的请求,他回答“红头文件”规定任何人不得入内。
我们在庄园外面转了一会,正要离开,当地一个藏族少年告诉旦珍,村里人都不喜欢那个甘肃人,他常以官家背景狐假虎威,欺负村里百姓。其实他只是承包了庄园的林卡,根本没有管理藏楼的权力。藏楼钥匙在本村一个当过干部的嬷拉手里。藏族少年说汉族不能进,但是藏族可以进,因为这里是藏族的地方。旦珍听罢去找嬷拉,果然没说二话,嬷拉从家里赶来给我们开了门。我也顺便借了藏族的光。
从外面看,藏楼不少部位已经坍塌,里面塌得就更厉害。楼顶几层几乎不剩多少立足之地了。一道残破的门框上残留着写有1959年字样的封条,披露了庄园主人朗色林与那场事件的关系。凭高远眺,雅鲁藏布江在阳光下闪耀,令人内心感慨。历史流淌,代代更替,生生死死,多少命运和感情在这里发生,而如今人去楼空,一片破败。
据说政府准备拨款修复,但坍塌如此严重,不一定能修好。自从1959年朗色林家的人逃亡印度后,这座建筑做过三年学校,后来一直荒废,政府从未管过,成了野鸽子栖息繁殖之地。8年前一位流亡海外的藏人出了一笔钱,希望挽救这座历史建筑,但也只够翻修门楼。三四年前因为拣野鸽子蛋的人践踏,导致屋顶坍塌,从此雨水可以直接灌进楼里,泥土夯的内部结构被雨水越泡越软,房子开始大规模坍塌。如果能在屋顶破坏前就开始保护,肯定不会落到现在这种难以挽救的地步。
今天,旅游成了热门生意,朗色林也被当作可以赚钱的旅游资源受到注意。当地政府想修复朗色林的目的是把它变成可以收门票的旅游点。那位喜欢打官腔的甘肃人就是先行来把朗色林林卡搞成内地模式的度假村的。我不知道这是值得庆幸之事还是可悲之事。如果朗色林真的搞成了旅游点,也许建筑可以得到修复,但这安宁美好的田园,从此只能处于那甘肃人所代表的味道笼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