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0月
十几年前,我对西藏措美县的当巴电站做过调查,那个电站是湖北省投资7400万元建造的,电站的作用是解决了措美县城和县城附近八个乡的生活用电。没有电站以前,县城和乡镇是用柴油机发电,天快黑发电,夜深时停电,对白天想看电视或者夜里睡得晚的人,的确有些不方便。花了7400万元建成了水电站,从早到晚都有电了。措美县当时全县人口是1.26万,相当于每人这种方便的花费是5873元,等于措美县当时人均收入的五倍半。
当然,建电站的钱是由湖北出,不需要措美县出。湖北是通过把省内每度电费加价一厘筹措那笔款。湖北人民被告知,他们多出的电费用于造福西藏人民。然而事实上,能够享受到电站带来的便利的,只有住在县城乡镇的干部和他们的家属,因为大多数老百姓所居住的广大农村和牧场仍然是不通电的。
十几年过去了,“援藏”的规模越来越大。举例说,现在评价各省派到西藏的“援藏干部”的主要标准就是能给当地拉到多少钱,而且数额不断地攀升。去年我在西藏墨竹工卡县了解到,到墨竹工卡的第一批援藏干部拉到资金600万;第二批援藏干部拉到资金1300万;第三批援藏干部拉到资金近3000万;前三批都实现了翻番,所以目前的第四批援藏干部压力非常大,得拉到5000万元才能显出成绩。
我问墨竹工卡的干部,拉来这么多钱,都用在哪里了?他们告诉我,最多的钱用于盖办公楼了,县和乡的党政机关都盖了新楼,下属的43个村委会也都盖了新房子。除此以外,县城里修了自来水厂和管网,每个干部职工家都通了自来水,还建设了医院、学校和幼儿园;给各乡则通了电,修了路。我听来听去,听到的项目几乎都是居住城镇的县乡干部服务的,我问他们,老百姓在这些“援藏”的钱中得到了什么呢?回答我的干部想了一想,说是用援藏的钱给各乡买了汽车,老百姓有急事的时候也可以用。稍微了解一点情况的人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买车的时候也许打这么一个旗号,真到用车的时候老百姓怎么沾得到光?
对我的问题,还有一个回答是,在上级下拨的扶贫款没到位时,可以用援藏的钱先垫付。西藏的地方政府之所以特别喜欢援藏的钱,是因为那种钱不受财政纪律限制,可以灵活使用。然而那种优势到底是用于帮助百姓,还是更多地给官员提供花钱方便,其实是可想而知的。
归根结底,“援藏”援的是西藏的统治集团,而不是西藏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