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1月
王力雄
2002年,我设立了面对藏族学生的“吞弥·桑布扎藏语文奖学金”,在西藏一个地区中学给藏语文成绩的学生发奖。这个想法产生于我的一次旅行。在坐满了藏族农牧民的长途客车上,我碰到一群假期结束后回城上学的藏族高中生。他们在整个途中都讲汉话。好几个女孩子把各自崇拜的港台歌星照片夹在前面座位靠背上,让自己一路都能面对。她们不停地唱歌,但唱的都是港台歌曲。那些孩子和车里其他藏人完全像是两个世界的人,没有任何关系。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前排坐的一个男生,我正好可以从座位缝隙看到他在读情书,那情书竟然也是汉文所写。那对我很有触动。我是一个汉人,但我不希望藏人变成汉人。我在颁发奖学金的信中解释了为什么如此:
……学习本民族以外的语言是重要的,我同样希望你们学好汉语文。但是在今天,继承和保护藏语文相比显得更重要,因为在“实用”方面,汉语文目前比藏语文处于强势地位,学习藏语文的动力因此正在受到削弱。然而,一个民族的文明、智慧与历史只能以其本民族的语言进行积累和传承。如果一个藏族孩子因为藏语文眼下似乎不够“实用”而放弃学习,他/她就会脱离自己民族文化的根源,从文化上变成另外的民族。若是一代藏族青少年都按这种“实用”的方式行事,西藏文化就会发生整体性的断裂,藏民族在文化意义上也就会因此而失去传承。可想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前景,对藏民族是灾难,对全人类也一样是灾难,因为西藏文化本是人类文化中一个最美丽的组成部分。
我们都知道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共存的生物种类越多,自然界的生态也就越稳定和平衡,越不容易出现生态灾难。这个道理对文化也是一样,并存的文化种类越多,人类文明就越能取长补短和保持丰富多彩,面对危机和问题也就有更多的智慧与方法去解决。西藏文化目前正在而且将来会更多地给人类文明提供营养,而且我也相信未来西藏文化对汉民族的精神重建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从这一点而言,保护和延续西藏文化不仅是你们的义务,也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这就是我设立“吞弥·桑布扎藏语文奖学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