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
以危机为动力的改革,最大的问题是可能来不及。统治者在危机规模不大时,以镇压得过且过,而到积重难返镇压不住时,再想改革已经没有时间。那时的社会将被危机裹挟,结果也将被危机所毁。
另一方面,在危机失控前的提前改革,除了需要当权者具有高瞻远瞩的素质,还必须有克服官僚集团和利益集团阻力的能力。能出现这样的当权者无疑是民众之福,然而在中共体制内却很难指望,我们不能把自身命运寄托给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奇迹。
因此面对未来,需要考虑最坏的结果,做好收拾残局的准备。万一中共政权无法实现自我改革,一直拖到自身垮台,连带中国出现社会动荡甚至崩溃,那时应该怎么办?能否自救救人?又能否把握机会,避免灾难,因势利导,把残局变成走向新生的涅槃?这在本质上也应该属于危机推动型的改革。只不过这种改革不是把希望寄托给当权者,而是自己来把握。
中共政权一直严防出现其他整合中国的组织力量,效果上相当于绑架了中国——只要中共垮台,中国就可能失去整合,陷入动荡。在那种关头,从危机发生到崩溃之间只有很短的时间,可以在挽救社会的同时实现改革。因此,能否抓住那个时机,全要靠事先做好准备。那必须从现在就开始研判社会的走向,预测危机的状况,准备好应对各种局面的方案,以及找到利用危机实现改革的方法,才能在危机关头掌握主动,把危险变成机会。
笼统地断言民主可以解决一切,那是过于简单了。说解决问题归根结底要靠民主是没错,然而民主有不同的方式,现行的代议制民主必须具备长期演进的基础,才能使制度得以成熟,使民族仇恨得以化解。问题是中国一旦危机爆发,时间恰恰最为缺乏,如果匆忙进入不成熟的民主状态,很可能会导致民族冲突在短时间趋于极端,产生撕裂,演变成种族仇杀。那时仇恨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更大程度地被调动。
从这个角度看,在中国爆发危机时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或至少是避免大规模的民族冲突和流血,一定要寻找一种有别于代议制的新型民主方式,既能实现民主理念,又能控制民族冲突,提供的是民族协商的平台,而非民族对立的平台,在民主进程中化解矛盾,走向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