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
王力雄
如何保存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现代社会一个很大的难题。对西藏的传统歌舞而言,其中的锅庄、弦子、堆谐等是比较容易保留的,一到节日,人们就会自己跳唱起来。但很多高层次的传统歌舞是和传统庆典联系在一起,例如达赖喇嘛每年换行宫时的卡尔表演,专门为班禅喇嘛在扎什伦布寺庆典上表演的腰鼓舞,还有林芝12年一次的猴年转山跳的“羌姆”。可是现在没有了那种庆典,相应的歌舞也就失去了演出机会。如果不能及时把那些歌舞继承下来,随着老艺人陆续去世,很快就会失传。
近年,忧心忡忡的西藏的民间艺术工作者终于找到了一个办法——他们把官方在西藏举办的庆典当作舞台,让所有濒临失传的歌舞都成为官方庆典的节目,使那些歌舞借机得到恢复。在今日西藏,官方有两个最重要的庆典,一个是“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一个是“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每到一个10周年时算一次“大庆”,官方都要大办庆典。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行歌舞方队的游行表演。
去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大庆。西藏每个地区都派出了自己的表演队。为了能出风头,各地区不惜花费重金,排练代表本地区特色的演出。除了阿里和昌都各出一个方队,其他地区都出了两个方队。每个方队由225人组成,集中培训两个月,由老艺人传授歌舞。一个方队从人工到服装到差旅等各项费用加起来,将近百万。如果平时为抢救传统歌舞向官方申请这些资金,根本没有任何可能。然而只要有了“大庆”的旗号,政府拿钱就特别痛快。西藏的民间艺术工作者乐观地计算,“和平解放”与“自治区成立”两个“大庆”正好相隔5年,如果西藏的民间歌舞每5年能够得到一次演出机会,每次培训出上千人,传统歌舞的后继有人还是会大有希望的。
不过也有人没那么乐观,他们的看法是,即使能利用“大庆”把传统歌舞延续下去,但失去了原本的宗教内核与民间精神,变成了配合官方宣传的花瓶表演,会不会最后只剩下形式,变了味道?毕竟,民族文化只能在传统的土壤上才会保持真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