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
虽然与中国内地相比落后了许多,但西藏的市场经济成分还是在逐步增加。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不能一概而论。不过一些藏人朋友从中看到了令他们感到焦虑的危机——汉人正在夺走藏人的工作。这里所说的“夺”不是以强力方式,而是以市场的方式。市场是选择效率的,因此只要进藏工作的汉人在效率上高于藏人,就将赢得市场。
在那些藏族朋友的描述中,我听到这样一些现象:做一套藏装,藏族裁缝要半个多月,汉族裁缝只要两三天。盖房子请藏族施工队,要干一年,还得常送礼,汉族施工队两三个月就完,还不用拉关系,只按市场规则。一位朋友在拉萨郊区盖房,让村里几个最穷的老乡给他打石头,他们边干活边喝酒,喝醉了再睡一觉,弄来的石头一砸就碎,没法用,却非得如数要到钱。尽管我那朋友有民族意识,最后还是请了汉人施工队——这就是市场。
一种看法认为汉人的优势只在便宜和快,质量差,因此不怕价高时长但求质量的顾客还是会买藏人的东西。反对意见说,市场就是竞争,如果需求更多地偏重质量,汉人也会调整。例如一对在拉萨做藏装的浙江温州夫妇,不光模仿藏装的传统样式,还能做出收腰、垫肩的时髦样式,吸引了很多藏族顾客,就不能说仅仅是靠便宜和快了。
现在拉萨修车、补鞋、施工、种菜等几乎都由汉人做。出租车、三轮车行业也被汉人占了大部分。帕廓街卖的藏式家具,一大半出自汉族木匠,连做卡垫、佛像、藏餐这些传统行业,汉人也已进入。以至拉萨流行一句话:除了“多丹”(天葬师)和“古修”(喇嘛),没有汉人不干的活。藏族朋友担心将来会不会所有行当都被汉人把持,藏人不但没了工作,甚至失去房子。现在有不少藏人把自己房子租给汉人,当房东拿房租,不用干活,一时是很舒服,然而学不到市场技能,也培养不出市场竞争力,是无法发展的。一旦迫切需要钱的时候,就可能把房子卖给汉人。目前拉萨帕廓街的本地居民已经不多,私房都卖了,到外面建“退休房”,进驻帕廓街的除了康区藏人和回族,汉人也越来越多。作为拉萨象征之一的帕廓街,正在逐步变味。悲观的藏族朋友甚至认为,将来有一天,藏人在拉萨可能变成客人。
我不知道藏族朋友的担忧是否过度,但是我相信,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