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
王力雄
有一个经常出现的争论——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是优待还是压迫?两种意见各自提出不同的例证。
被少数民族视为压迫者的汉人,有时会为少数民族得到的“超公民待遇”不满。一位读者给我的信中这样写:“近年来,在京藏人商贩从无到有,从地下通道、人行天桥堂而皇之的移师街道,甚至在长安街两侧、使馆区安营扎寨。城管队员巡查时,其他流动商贩惊慌失措、仓皇躲避,藏人商贩却安然自若,甚至手头的生意也不耽误。为什么城管队员会熟视无睹,肯定有来自上级的指示,可以给藏人商贩法外开恩。在京藏人商贩能够享受这么一种超公民待遇……政府的政治考量永远是压倒法治,‘依法治国’屡屡成为无稽之谈。”
而另一个藏族朋友经历过这样的事:他在自己的文章上引用了一位汉人学者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如果西部大开发不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就等于是伪开发。文章发表后,他被所在地的自治州党委训斥,逼着写检查。他拿着刊登那位汉人学者文章的报纸去跟党委分辨,表示引用的是内地报刊正式发表的言论,回答他的人说:这种话汉人可以讲一万句,藏人一句也不能讲。
我相信上述两个事例在现实中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却不应该只把其中一个当作论证的根据,恰恰是二者同时并存,最能说明中国当局的民族政策特点:那就是在政治上汉族相对宽松,对少数民族镇压更严,但是为了体现当局宣称的照顾少数民族,平衡政治上的强力镇压,在民事方面又对少数民族则网开一面,比较放松,而对汉族相对严格,照章办事。
这种对少数民族大处镇压、小处放纵的政策,其实会导致最糟的结果——由于政治镇压而造成的民族不满,不会因为民事上的网开一面减小,反而使得少数民族在政治镇压方面形成的挫折和怨气,正好借小处发泄。而当这种发泄因为有少数民族身份欠缺处置,则会模糊社会的法治概念,似乎对少数民族有另一套标准。反过来使汉族反感,又会进一步加剧民族对立。最后没有任何一方满意,少数民族认为自己的政治权利不如汉人,汉人则认为少数民族有更多特权,受到更多放纵。
关于中国政府对少数民族是优待还是更多压迫的争论,应该从这个角度看才能比较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