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
在中文中,危机这个词指的是危难,但也同时包含机会。从这个角度看今日中国,如果不发生危难,今日中国就别想出现变革和转机。这是因为,对改革而言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利益追求,而中国的利益格局在三十年的改革中已经定型,能从改革中得到的利益基本瓜分完毕,精英联盟形成了各占一块的零和结构。此时再进行任何改革,让某方得利就会导致某方受损,因而受到强烈抵制。在这种互相制约的结构中,很难再产生超越性的改革。
但是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没有超越性的改革无法解决,那么还能从哪里产生改革的动力呢?现在只剩一个来源——危机。非得到出现了严重问题,损失巨大,影响全盘,甚至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才可能突破利益集团的制约,克服利益集团的阻挠,提出改革要求并且推动改革。
这次西藏事件的危机,在于波及面前所未有地扩大,一方面在藏区形成连锁反应,远远超过1980年代末期的西藏动荡;另一方面辐射到国外,引起西方社会普遍谴责,造成中国与西方的严重对立。如果还能保持任何正视现实的思考能力,中国领导人都应该看出危机的严重性,从而进行认真反省——为何花了那么大力气,投了那么多钱,会得到如此结果?这肯定说明以往的西藏政策有错误。继续沿着老路积累矛盾,下次还会出现更大的爆发。
当然,领导人有这样的反省,不一定就能促成改革,因为中国涉及西藏和反分裂问题的利益集团数量太多,能量太大,不易克服。对于有超强镇压能力的政府,正因为可以容易地压住小危机,因此更愿意使用镇压手段,而不是反思自己和进行改革。但是,镇压不能消除危机的根源,反而会加深危机。平时在严格管制下看似平静的社会,一旦危机爆发,就会全面扩散,变成大规模动荡,来势凶猛,难以控制。这次西藏事件,已经表现出这种性质。
因此,以危机为动力的改革,要求当政者必须提前从可控的危机中看到可能失控的危险,在危机还处于可控之时,主动利用危机,将危机转化为推动改革的动力,把危险变成机会,以避免危机发展到失控地步,造成灾难。如果这次西藏事件能够给中共当政者这样的推动,也可以算得上把坏事变成好事。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