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渊远流长,虽历经破坏,古玩文物至今仍多得难以想象。曾为几朝之都的北京更是文物集中之地。自打中共在大陆执政,文物被视为能给民族主义打气的物证,蒙上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全部由国家控制。私人不许发掘、买卖,个人收藏的文物只许交“售”(价格极低)国家,地下文物全部属于国有,严禁文物出境。这些几十年一贯的僵硬政策使大陆的文物工作只相当“囤积”。政府独家垄断,只进不出,而只要一进政府之手,文物也就成只能堆在库房里的“死物”。这种纯靠财政养活的“囤积”,自身不能增值,技术、手段和设施无力更新,随着“囤积”的增加,管理混乱,损毁严重,无用又无价的文物成为日益沉重的包袱。
八十年代以来,意识形态逐步松弛,大陆社会走向商业化,文物也开始了重新成为商品的过程,由死变活。这个过程主要是在民间进行的。当局对文物商业性流通提供的法律许可和公开渠道至今极为有限,政策禁锢至少在文字上依然如故。因此大陆现今的文物流通大多采取“地下”形式,或是利用“改革”在原来黑白分明的界限边缘造成的“灰色地带”,“合法”与“非法”相结合,形成了独立于国家、颇具规模且环节完备的文物经营网。
这张网的千万条触须扎向民间,形形色色的收购者走街串巷、上山下乡。大陆凡文物集中的地区,至今都已被他们“篦”了数遍甚至数十遍。逐渐学精了的农民也有不少人直接送货到城里的黑市牐馐苤屑渑贪。近年收购价格直线上升,激发大陆卷起盗墓狂潮。所谓“要想富,挖古墓,一夜就成万元户。”有些地区整村整村的农民从事职业性挖墓。据不完全统计,1988年以来,浙江省被盗古墓牎⒐乓胖0350座牐拇ㄊ”坏聊3952座;内蒙赤峰市二年被盗古墓1796座,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代的祖陵、庆陵和怀陵也遭盗毁;河北省唐县百余座战国古墓全部被盗牐恍矶嗟厍0%以上的的古墓遭盗毁。面对亿万农民的“游击战”,政府根本无力制止。
还有一种死灰复燃的行业——造假。中国历史上传下来的文物赝品原已多如牛毛,现在又有多少地下黑作坊无人得知,但造假水平已相当高。常见的情况是十件“文物”九件假。不谙这一行的人轻易别在大陆文物市场花冤枉钱。
吃文物饭靠眼力。眼力好,低价可以买进无价之宝;眼力差,大价钱买回的是垃圾牎<ㄒ恍性谖奈镆抵械墓丶匚痪驮诖藸。经北京故宫的耿宝昌、徐邦达,上海的谢稚柳等大陆著名权威鉴定的文物,文物市场及同人通常皆予认可。由政府文物管理部门经营的商店所售文物,也都经严格鉴定,基本不会有假。在北京,这类文物店主要集中在和平门外的琉璃厂文化街,如悦雅堂、宝古斋、振寰阁、观复斋、庆云堂等。
文物流通的枢纽环节是买卖。1990年11月,北京开办了大陆第一家在政府文物部门监管下的民间文物自由市场——劲松市场,随后又开办了朝阳门外市场和位于天坛南门的红桥市场。这三个市场被允许经营1949年以前制成的文物。但每件上市文物必须先交政府文物部门检验批准,成交后再经文物部门第二次检验,才能办理出境许可。一般来讲,大陆文物用语所称“高年代”(即1795年——乾隆末年以前的)文物在这种市场上基本得不到批准。那些想躲避文物部门与工商部门管束的人,便在后海附近的羊房胡同形成了一个自发的黑市。每天清晨,那里人头攒动,买卖兴隆,白天则销声匿迹。随改革深化使政策更加模糊,未经文物部门许可的文物买卖开始在北京新形成的跳蚤市场上公开进行,其中尤以位于华威路的劲松星期日市场为最。当然,无论是合法的自由市场还是非法的自由市场牐谠诒砻嫔下舻亩疾皇巧铣苏淦窢。高年代文物一般都是在更隐蔽的渠道成交。对这种买卖,中间人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市场的主要动力当然是获利。真正为审美与收藏目的的不多,投身文物市场的人大多是“炒古”。多数买卖都不止一次地倒手,有时会炒到五六道以上,层层加码,最后的成交常可比第一道成交价格高几十甚至上百倍。
总的来讲,比起国际市场,大陆的文物价格仍相当低。原因在于当局严格限制文犖锍鼍车恼呤构首式鹞薮油度霠,也就形不成对大陆文物价格的普遍拉动牎=鲆源舐饺说牟屏,面对浩瀚的文物资源,是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卖方市场的。然而从另一方面,这种状况却给文物走私提供了极大的诱惑。只要能够突破海关封锁,两个市场的差价就能使巨额利润滚滚流入走私者的腰包。因此铤而走险的人分布甚广,既有海内外文物商人、国际倒爷,也有外交官、外资企业工作人员,还有因公因私出境的大陆学者或小贩。其中,海外的华人文物商最得地利人和资金雄厚之便,走私组织完备,规模庞大,成功率也高。大陆海关对此虽屡有破获,未破获的却可能多得多。
自92年春邓小平重新推动改革以来牐奈锾逯朴胝咭渤鱿纸徊剿啥
象。在92年10月11日举行的北京国际拍卖会上,经国家文物局特许批准,有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铜爵等230件高年代文物牐嘤腥尾辍⑵氚资淖只榷酝馀膷
卖。文物界有人大力提倡允许文物出口,“以文物养文物”。但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对此进行了严厉的抨击,强调要继续严格控制文物,取缔地下经营,狠狠打击走私。大陆文物市场何去何从,具体走向还有待观察。然而至少可以认定,大陆民间的文物交易,已将不可逆转地继续活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