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
王力雄
拉扑楞寺的喇嘛久美讲他在五台山看到情景,几百个穿着僧侣袈裟的藏族人散布在五台山各处,向游人和朝拜者要钱。哪个寺庙举行法事,有布施发放,几百人就一起涌去,却不是参加法事,也不念经,而是喧哗嬉闹。不管举行法事的当地寺庙主管怎么制止斥责,也没人听。当施主发钱之时,当地僧人仍是闭眼念经,不看摆到面前的钱,藏族僧人却一拥而上,如同抢钱一般。有人拿到一份还会重新排队再拿另一份。等钱发完,法事还未完,藏僧就一哄而散。他们的作为令久美感到羞愧。
当久美在五台山无端遭到一个老者无礼对待时,他心里不解,后来了解到,前些天那老者敬佛的供品摆在佛像前,却被藏僧们哄抢分食,因此心中有气,把久美也视为和抢供品的藏僧一类。的确,他们穿着同样的袈裟,都是藏人形象,老者怎么能把他们分清?
古典经济学有个被称为“劣币驱逐良币”的原理:如果市场上有两种成色不同的铸币,面值相同,因为成色低的铸币成本低,人们就会尽量使用,而把成色高的铸币储存起来。久而久之,成色高的铸币在市场上就不见了,只剩成色低的铸币在流通。
五台山的那些藏僧就属于这种“劣币”。他们集中在这个佛教最重要的道场,却是给藏传佛教抹黑。而南来北往的信徒,把对他们的坏印象变成对藏传佛教的坏印象,再四处传播。喇嘛久美说他在网上看到不少骂藏传佛教的帖子,就是因为那些发帖人只看到了五台山的这种藏僧。
否定“劣币驱逐良币”原理的经济学家说,因为人们可以分辨出劣币和良币,因此最终良币还是会占上风。就钱币而言,这种推断也许没错。但是对我们讨论的问题而言,藏传佛教的合格僧侣或是在雪域的清净之地修行,或是在高原家乡为父老乡亲服务,越是名副其实的高僧大德,越会远离中国内地的世俗红尘。而当俗人的眼前全是“劣币”,却无从看到“良币”时,他们又从何分辨呢?的确,五台山那几百个藏僧中,到底有几个是真的僧侣都值得怀疑,然而他们起的作用,却会像一颗老鼠屎能够坏掉一锅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