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
王力雄
2008年11月在达兰萨拉召开的全球藏人特别大会,被认为是西藏流亡社会的一次重要民主实践。好的方面不必重复,为了进行民主模式的探讨,不妨从看到的问题得到启示。
我听到的对大会的主要遗憾,是与会者发表意见的时间太少。这可以根据数字计算出来。559名与会代表分成15个小组,平均每组37人,每天开会8小时,3天的分组讨论总共24小时,平均下来,每个代表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得到的发言时间不到39分钟。要在39分钟内把所代表的社区组织对西藏前途的看法和主张阐述清楚,还要回应批评,讨论其他代表的意见等,可想远远不够。
不过这是不得已,把所有代表集中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会议,需要付出很大人力物力,也受诸多条件限制。流亡政府把559名代表从世界各地集聚到达兰萨拉开6天会,已经接近能力极限。有呼声要求这种会应该经常开,但是流亡政府只回应争取一到两年开一次。即使这种允诺能够兑现,也是一到两年才轮上一次39分钟发言,这种民主显然形式大于内容。
进一步看,按人数算,平均每个与会者代表二百多个流亡藏人。假定也按同样方式,让二百多个流亡藏人通过协商形成群体意见,再由与会者带到全球藏人大会,情况会是一样——每个流亡藏人也没有多少发言时间,也是很长时间才轮一次。由此可见这种民主模式的参与度非常低。当民主如此难以参与,每人无法充分表达意见,也不知道自己意见会不会得到反映和采纳,人们就会失去热情,变得冷漠疏离,把政治当作于己无关。
当藏人无法再靠达赖喇嘛凝聚,又不能通过有效的民主参与形成紧密联系时,流亡藏人之间的关系就可能逐渐涣散。这具有很大的危险,甚至是生死攸关。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前景,探索和构建一种可以让民众充分参与的民主模式,就变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