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
王力雄
藏区社会的变化,可以从一个现象反映出来。八十年代,中学毕业后人都愿意继续上学,考大学或者中专,掌握一门科学或技艺,出来当医生、教师等,只有成绩不好,参加多次考试也考不上学的,才去接受政府招聘,到乡镇去当干部。而现在,当年因为成绩不好被招聘的人,几乎都当上了书记、局长、乡长等,权力在手,好处多多,为人羡慕。而当年成绩好走上专业道路的,现在仍在基层,收入少,地位低,随时面临下岗失业的威胁。因此今天的藏区和整个中国一样,最热门的职业是当公务员。
今天当公务员却比考大学还难。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很多都是大学毕业生。到去年为止,甘孜州有三千名毕业生“毕业即失业”,一直找不到工作,把就业目标主要瞄准了考公务员。每次招考公务员都是人满为患,报考和录取的比例往往在十比一以上。
可想而知,绝大部分人只能落选,只好下次再考。然而每次考试都是要交费的,一人几百元报名费。家住外地的还有交通费,住宿费等各种花费。有的父母还要陪同,花费就更多了。不少人考了十几次仍然考不上。于是出现了一批考试考穷了的家庭,家里的钱花完,只有在亲戚朋友中间到处借债。
甘孜州是藏族自治州,可是藏人考公务员却比汉人还困难。一位藏族局长抱怨说,他的局两次招考公务员,考上的都是汉人。现在他的局里百分之八十的工作人员是汉人。先不说这在民族自治地区是否应该,对实际工作的不利也很明显。比如甘孜州的新都桥监狱,很多藏族犯人根本不会说汉话,可是监狱管理人员大部分是汉人,不能沟通,造成很多麻烦。
我问藏人为什么考试竞争不过汉人?局长解释,甘孜州属于四川省,因此公务员考试也是面向全省。四川是中国人口大省,汉人是藏人的数十倍,考试中平均每个藏人要跟多个汉人竞争,取胜机会自然较少。加上在公务员考试中,汉文成绩占分数的百分之五十,专业占分数的百分之三十,藏文成绩只占分数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汉人即使藏文成绩为零,只要汉文和专业考得好,希望也很大,而藏人丢掉了汉文的五十分,则不会有任何希望。这肯定是不公平的,藏族局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