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
中国正在发生举世嘱目的变化,多数对中国的观察只看经济,因此一片叫好,然而若是从文化角度观察,就难以那么乐观了。
中国文化的核心在于“家族”。这种家族文化可以用“忠”、“孝”、“仁”、“义”四个字来概括。其中又以“孝”为本。“孝”向上延伸成为“忠”——国家如同大家族,帝王是头号大家长;“义”是家族伦理的横向扩展——“四海之内皆兄弟”;“仁”则是君主官吏或家族长辈对下承担的责任。“忠”、“孝”、“仁”、“义”成为搭起中国文化结构的四根支柱,互为支撑,形成一个完整框架,衍生出大部分意义、价值和伦理的体系。
自五四运动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对强国之路的寻求中,无论是选择马克思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本质都是对中国文化的扬弃。共产党执政后,“家族”被视为国家政权的威胁,更加不遗余力地摧毁“孝”、“仁”、“义”三根支柱,只保留一个有利于政权的“忠”,并且将其推向极端。那场几十年举国之力的摧毁相当彻底,“孝”让位给“阶级性”──“亲不亲,线上分”;“仁”成了伪善的代名词;“义”等同于流氓团伙的关系,而不顾个人家庭的行为成为榜样,“大义灭亲”被称赞,父子反目、夫妻成仇、亲属告密则受到鼓励。
那年代的经历从反面也显示中国文化的整合能力,即便只剩一个的“忠”,仍然能把中国整合得如同铁桶,党超过一切神明, 毛泽东高于一切帝王。但是失去了“孝”、“仁”、“义”从纵向和横向进行的支撑,孤零零的“忠”不可能不失衡。随着毛泽东撒手人寰,泥足的“忠”立刻随之倒塌,中国文化的支柱因此全部垮掉。
文化最重要的功能是整合社会——即在最广泛的层面规范与调整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当文化结构解体,道德伦理的体系便会枯萎。今日物质主义的泛滥对此雪上加霜,“独生子女”政策则从根儿上瓦解传统家族。中国人从千年的群体状态碎裂为恶性膨胀的个体。以往由祖先、辈序、婚姻、亲属、朋友、世家、邻里等组合在一起的人际体系,如今只剩配偶结合与繁育后代的动物性意义。这样的社会一旦遇到震荡,很容易陷入失去整合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