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
王力雄
最近,51岁的维吾尔族记者海莱特·尼亚孜被新疆乌鲁木齐中级法院以“泄露国家秘密”罪名判刑15年。海莱特出身中共军军官家庭,从小居住军队大院,上汉语学校,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本人是中共党员,曾担任《新疆法制报》总编室主任、《法治纵横》杂志社副社长。海莱特长期坚持在互联网上用汉语撰写文章,是“维吾尔在线”网站的编辑、管理员和论坛版主,也是被众多网民关注的维吾尔亲中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
海莱特对新疆问题既有切身感受,也有系统研究。据亚洲周刊报道,2009年广东韶关事件发生后,他关注网上维族人的反应,提前判断七月五日要出事,于七月四日下午八点即向有关部门提出预警;并于七月五日上午十点面见新疆自治区政府主要官员,当面提出三条建议,但都没有被采纳,结果乌鲁木齐发生震惊世界的七五事件,政府处置不当,造成重大伤亡和民族对立。
据说海莱特接受香港亚洲周刊采访是导致他被判刑的主要原因。海莱特对亚洲周刊表示,七五事件的诱因是推行双语教育和政府组织维族人外出务工,维吾尔民族在经济上享受不到资源优势带来的各种实惠,被日渐边缘化、贫穷化,而且,近二十年来新疆政府反恐政策的扩大化,意识形态领域里反分裂斗争的扩大化,以及大面积非人性化的人身检查、设卡盘查,严重伤害了维吾尔人群的感情,使他们处于高度紧张的心理状态,加剧了民族矛盾。
海莱特关注民族命运和民生问题。他主张维汉民族应该加强理解,他的政治观点始终温和理性,甚至被人视作为中国政府出谋划策。这样的维吾尔知识分子,对民族沟通和民族和解本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政府却对这样的温和人士以莫须有罪名判以重刑,只能助长民族关系中的极端化情绪和行为,把更多维吾尔人推向对立面。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维吾尔族的网站管理者和新闻工作者因为言论和观点而被捕或判刑。日前,一批学者和作家联名向中国政府发出呼吁,表达了上述观点,对海莱特的判刑表示忧虑,认为海莱特等新闻工作者因言获罪,与中国宪法中“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的承诺相违背,与宪法保障的公民言论自由的精神相冲突,也与中国已经加入的《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人权条约背道而驰。呼吁者们要求中国政府尊重法治,创造保障公民自由和尊严的基本条件。
呼吁书的第一批连署人有23位,我和唯色都在其中。
(本文为RFA藏语节目,转载请注明。)